冷却结晶是在冷却室进行的,室温0-4℃,油于70℃左右送人外涂保温层的冷却罐中,冷却时间72hr,冷却罐终油温为 6 -10℃。降温速度开始 24 hr内,平均为2℃/h;以后24hr为0.5℃/h,后24hr总降温度约 1-2℃。布袋过滤在过滤室内进行,室温保持15-18℃,过滤时间为10-12hr,布袋可用涤卡、维棉或棉布做,过滤速度是涤卡>维棉>棉布,脱蜡效果相当好。过滤油在做0℃ 冷冻试验时,2hr以上都透明、清亮,脱蜡油中含蜡量在几十 mg/Kg 以下。过滤介质经受冷冻试验的强度顺序是,棉布>维棉>涤卡。
 
脱 色
  植物油中的色素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叶绿素、胡萝卜素、黄酮色素、花色素以及某些糖类、蛋白质的分解产物等。油脂脱色常用吸附脱色法。吸附脱色法原理是利用吸附力强的吸附剂在热油中能吸附色素及其他杂质的特性,在过滤去除吸附剂的同时也把被吸附的色素及杂质除掉,从而达到脱色净化的目的。
  吸附剂的种类
  1、漂土
  学名膨润土,是一种天然吸附剂。多呈白色或灰白色。天然漂土的脱色系数较低,对叶绿素的脱色能力较差,吸油率也较大。
  2、活性白土
  是以膨润土为原料,经过人工化学处理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较高活性的吸附剂,在工业上应用十分广泛。对于色素及胶态物质的吸附能力较强,特别是对于一些碱性原子团或极性基团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3、活性炭
  是由木屑、蔗渣、谷壳、硬果壳等物质经化学或物理活化处理而成。具有疏松的孔隙,比表面积大、脱色系数高,并具有疏水性,能吸附高分子物质,对蓝色和绿色色素的脱除特别有效,对气体、农药残毒等也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但价格昂贵,吸油率较高,常与漂土或活性白土混合使用。
  4、凹凸棒土
  是一种富镁纤维状土,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土质细腻,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吸油率也较低,过滤性能较好。
影响精炼油得率主要因素
  1、碱炼损耗
  (1)为脱除毛油中存在的胶质、游离脂肪酸、水分、杂质等形成的损耗;
  (2)在处理过程中由于中性油皂化、乳化引起的损耗;
  (3)理论计算公式:碱炼损耗 = 0.2 + 1.25×(FFA%+磷脂含量%+水分%+杂质%+0.3%)
  2、脱色损耗
  主要为吸附脱色时废白土吸油所引起的损耗,应尽量降低废白土含油率。
  脱色损耗=废白土×废白土干基含油率
  3、脱臭损耗
  包括脱臭过程中脂肪酸以及小分子的醛、酮等物质,甾醇、维生素E等不皂化物,甘三酯的蒸馏挥发损失;在汽提过程中油脂的飞溅损失。脱臭耗=0.2+1.1×(进脱臭塔FFA%+POV/80+水杂%)
  4、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因设备等原因引起的跑、冒、滴、漏等现象造成的损耗。此类损耗应该尽量避免。
分提理论基础
  油脂分提理论
  在一定温度下利用构成油脂的各种甘三酯熔点差异及溶解度的不同,把油脂分成固、液两部分,这就是油脂分提(Fractionation)。
  分提与冬化区别:
  分提与冬化基于同一原理,但它们有不同的目的。
  在冬化过程中,油脂在低温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通过过滤除去能使液态油产生混浊的固体。
  油脂结晶分提是一改性的过程,它涉及物质组分较大的改变,并且提高获得产品的物理特性。
  甘三酯的同质多晶体:
  高级脂肪酸的甘三酯一般有三种晶型α、β’ 、β。其稳定性为α〈β’ 〈β。
  油脂结晶时容易取得β型还是容易产生 β’ 型的稳定晶型,主要取决于油脂的结晶习性。
  棕榈油分提一般形成β’ 型,稳定性佳,过滤性好。
  油脂结晶过程:
  熔融油脂的过冷却、过饱和。
  晶核的形成
  脂晶的成长
  晶核的三种成核现象:
  大量液相中均匀成核
  外来物质的异类成核
  微小晶粒从母体晶核上剥离,并作为二次成核地晶核。
  影响分提的因素:
  油品及品质
  晶种与不均匀晶核
  结晶温度与冷却速率
  结晶时间
  搅拌速度
  辅助剂
  输送及分离方式
  油脂分提工艺:
  油脂分提工艺按其冷却结晶和分离过程的特点,分常规法、表面活性剂法、溶剂法以及液--液萃取法等。
  现车间采用常规法分提,即干法分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