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控制关键环节,减少焊接裂纹、未熔合等缺陷,确保接头强度。
工件预处理:焊接前清理工件接头处的油污、锈迹、氧化皮,保证焊接面洁净,避免杂质影响熔合质量。
参数核对:根据工件材质、厚度调整焊接电流、电压、速度等参数,例如厚钢板需增大电流,薄钢板需减小电流以防烧穿。
焊后检查:焊接完成后,通过目视检查(观察是否有气孔、裂纹)或无损检测(如超声波检测),确认接头无缺陷;必要时进行焊后热处理,消除内应力。
设备与工具检查
检查焊接主机(如弧焊机、点焊机)的电源接线是否牢固,接地是否可靠(接地电阻需≤4Ω),避免漏电风险。
检查焊枪、焊钳、电缆线是否有破损,若发现绝缘层开裂、铜丝裸露,需立即更换,防止触电或电流不稳定。
准备辅助工具,如清渣锤、钢丝刷(清理焊渣)、卷尺(测量尺寸)、夹具(固定工件),确保工具完好可用。
焊接操作核心动作
工件固定:用夹具或点焊将工件固定在工作台,确保接头间隙(如对接接头间隙 2-4mm)和错边量(≤0.1 倍工件厚度)符合要求,防止焊接过程中工件移位。
焊枪 / 焊条角度控制:
手工电弧焊:焊条与工件夹角为 60°-80°(前倾角度,沿焊接方向),保证电弧稳定燃烧,熔深充足;
氩弧焊:焊枪喷嘴与工件夹角为 70°-80°,钨极对准接头中心,避免钨极与熔池接触(防止夹钨缺陷)。
焊接速度与运条:保持匀速移动焊枪 / 焊条,避免忽快忽慢(快则熔深不足,慢则烧穿或焊道过宽);手工电弧焊可采用 “锯齿形”“月牙形” 运条方式,确保熔合良好。
层间清理:多道焊时,每焊完一道,需用清渣锤敲除焊渣,用钢丝刷清理表面,再进行下一道焊接,防止夹渣缺陷。
设备与现场整理
先关闭焊接主机电源,再切断总电源,整理电缆线(避免缠绕、挤压),清洁焊枪喷嘴(如氩弧焊枪需清理钨极和喷嘴内的飞溅物)。
清理作业现场,收集焊渣、废焊条头(分类回收),擦拭工作台,确保无易燃易爆残留物,移除警示标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