钎焊:使用熔点低于工件的钎料,加热后钎料熔化填充间隙,工件不熔化。
代表方法:软钎焊(如锡焊)、硬钎焊。
适用场景:电子元件焊接、管道密封、刀具刃口连接。
焊接质量和效率受多个因素直接影响,操作中需重点控制。
材料匹配:需根据工件材质(如钢、铝、铜)选择对应的焊接方法和填充材料,避免出现裂纹、未熔合等缺陷。
工艺参数:不同焊接方法的核心参数不同,例如电弧焊需控制电流、电压、焊接速度,激光焊需调节激光功率、光斑大小。
环境条件:潮湿、有风、粉尘多的环境会影响焊接稳定性,需采取防护措施,如使用防风棚、烘干焊条。
设备与工具检查
检查焊接主机(如弧焊机、点焊机)的电源接线是否牢固,接地是否可靠(接地电阻需≤4Ω),避免漏电风险。
检查焊枪、焊钳、电缆线是否有破损,若发现绝缘层开裂、铜丝裸露,需立即更换,防止触电或电流不稳定。
准备辅助工具,如清渣锤、钢丝刷(清理焊渣)、卷尺(测量尺寸)、夹具(固定工件),确保工具完好可用。
焊接操作核心动作
工件固定:用夹具或点焊将工件固定在工作台,确保接头间隙(如对接接头间隙 2-4mm)和错边量(≤0.1 倍工件厚度)符合要求,防止焊接过程中工件移位。
焊枪 / 焊条角度控制:
手工电弧焊:焊条与工件夹角为 60°-80°(前倾角度,沿焊接方向),保证电弧稳定燃烧,熔深充足;
氩弧焊:焊枪喷嘴与工件夹角为 70°-80°,钨极对准接头中心,避免钨极与熔池接触(防止夹钨缺陷)。
焊接速度与运条:保持匀速移动焊枪 / 焊条,避免忽快忽慢(快则熔深不足,慢则烧穿或焊道过宽);手工电弧焊可采用 “锯齿形”“月牙形” 运条方式,确保熔合良好。
层间清理:多道焊时,每焊完一道,需用清渣锤敲除焊渣,用钢丝刷清理表面,再进行下一道焊接,防止夹渣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