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作业前准备”“作业后处理” 等环节有共性,但部分细节仍需区分:
1. 作业前准备:共性基础上的细节差异
共性:所有方法都需清理工件油污、检查设备接地、穿戴基础防护(阻燃服、绝缘鞋)。
差异:
氩弧焊 / 激光焊:需提前检查保护气体(氩气 / 氮气)的纯度和压力,气体不纯会导致焊道氧化。
电阻点焊:需检查电极头磨损情况,磨损超 0.5mm 需更换,否则会影响焊点强度。
2. 作业中操作:核心动作差异
手工电弧焊:依赖人工技巧,运条速度和角度完全由手控制,需保持匀速,避免断弧。
氩弧焊:焊枪移动要平稳,送丝(若有)需与焊枪移动同步,防止焊丝未熔合。
电阻点焊:工件必须夹紧,若有间隙会导致焊点虚焊,且同一位置不能重复点焊超过 2 次(易烧穿)。
激光焊:无需接触工件,但需确保工件无振动(通常用专用夹具固定),振动会导致激光偏离接头。
3. 作业后处理:质量检查重点不同
手工电弧焊 / 氩弧焊:需敲除焊渣,检查焊道是否有气孔、裂纹,厚板需做无损检测(如超声波)。
电阻点焊:需检查焊点外观(无凹陷、飞溅),必要时做撕裂试验(测试焊点强度)。
激光焊:焊后变形小,主要检查焊道成形(是否均匀),无需敲渣,但需清理表面金属蒸汽。
凭借技术力量强大、服务质量高、设备先进等优势,能够满足客户的各种加工需求,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企业的服务内容丰富,并且注重服务质量,为客户创造了更高的价值。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将继续追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客户得到更好的体验和效果。
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缺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的服务。欢迎广大客户惠顾!
前期准备:明确需求与物料就绪
图纸分析:解读设计图纸,明确焊接件的尺寸公差、材质要求(如 Q235 钢、304 不锈钢)、焊接接头形式(对接、角接、搭接)及强度标准(如承受载荷大小),避免加工偏差。
材料采购与检验:根据图纸采购母材(钢板、钢管等)和焊接材料(焊条、焊丝、保护气体),进场时检查材料规格(如钢板厚度、焊丝直径)、质量证明文件,必要时抽样检测(如母材力学性能试验)。
设备与工具准备:调试焊接设备(如电弧焊机、氩弧焊机)、切割设备(等离子切割机、激光切割机),准备工装夹具(用于固定工件)、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直角尺),确保设备精度达标。
焊接组装:核心工序,实现零件连接
定位与固定:将成型后的零件按图纸位置摆放,用工装夹具或点焊临时固定,确保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准确(如对接接头的间隙控制在 2-4mm,角接接头的垂直度误差≤1°),防止焊接时工件移位。
正式焊接:根据母材材质和接头形式选择焊接方法(如低碳钢常用手工电弧焊,不锈钢常用氩弧焊),并按工艺参数操作。例如,焊接 10mm 厚的 Q235 钢板对接接头时,采用手工电弧焊,电流设为 180-220A,分 3-4 道焊完成,每道焊后清理焊渣,确保层间熔合良好。
变形控制:焊接过程中通过对称焊接(如从工件两端向中间焊)、分段焊接(将长焊缝分成短段依次焊接)、使用防变形夹具等方式,减少焊接变形,避免成品尺寸超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