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保护焊适用场景
重工业领域:如钢结构、压力容器、船舶制造的中厚板焊接。
常规制造业:汽车底盘、工程机械的框架焊接,对精度要求不的场景。
现场施工:设备相对便携,可用于户外或大型构件的现场拼接。
热输入与熔池大小不同气体保护焊的热输入高、熔池大(通常宽 5-15mm),需要较慢速度保证熔池凝固成型;激光焊热输入低、熔池窄(通常宽 1-3mm),熔池冷却速度快,可在高速移动中完成焊接,且不易出现焊穿或变形。
核心原因:热源能量密度的 “量级差”
这是根本的区别,直接决定了金属熔化的速度。
激光焊的能量密度,达到 10⁶-10⁸ W/cm²。这么高的能量能瞬间让金属局部温度飙升到熔点以上,甚至直接汽化。
气体保护焊的能量密度只有 10³-10⁴ W/cm²,仅为激光焊的万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它需要靠电弧持续加热,才能让金属慢慢熔化。
简单说:激光焊是 “用高温喷枪快速烧穿”,气体保护焊是 “用温火慢慢烤化”,加热效率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熔池形态影响焊缝致密性激光焊会形成 “匙孔效应”(金属汽化形成小孔),熔池内的气体易排出,焊缝致密性高,不易出现气孔;气体保护焊的熔池是 “开放式” 的,若保护气体覆盖不充分(如风吹、气体不纯),空气中的氧气、氮气易混入熔池,产生气孔或氧化夹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