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回收流程:从 “分拣分类” 到 “再生处理”

周海平    2025-07-14 08:21:20    0次浏览

布匹布料回收的核心难点是 “材质分离”—— 不同纤维(天然纤维如棉、麻;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的处理技术差异极大,若混合处理会严重影响再生质量。因此,流程上需严格遵循 “分类 - 预处理 - 再生” 三步法:

步:分拣分类 —— 决定再生价值的关键

人工初筛:剔除明显不可回收物(如破损严重、霉变的布料,或含皮革、塑料涂层的特殊面料);

材质细分:通过 “燃烧法”(棉燃烧成灰烬,涤纶燃烧结硬块)或 “化学检测” 区分纤维类型,分为 “纤维”(棉、麻、羊毛)、“纯化学纤维”(涤纶、锦纶)、“混纺纤维”(需进一步分离);

颜色分拣:同色系布料再生后可减少染色环节(如深色布再生后直接做深色面料),降低成本(染色成本占面料总成本的 20%-30%)。

案例:H&M 的旧衣回收工厂通过 “AI 视觉分拣系统”,每秒可识别 3 件衣物的纤维成分和颜色,分拣效率是人工的 5 倍,准确率达 95%。

第二步:预处理 —— 去除杂质,统一形态

拆解:去除衣物上的非布料部件(拉链、纽扣、缝线),避免损坏后续设备;

清洁:对含污渍的布料进行、洗涤(用环保洗涤剂,避免二次污染);

破碎 / 开松:将布料剪碎成 2-5cm 的碎片,或通过 “开松机” 将纤维从布料中分离(类似 “梳棉” 过程),形成 “纤维棉”。

第三步:再生处理 —— 技术决定 “再生品质”

根据纤维类型选择不同技术,核心目标是将 “废料” 还原为可重新纺纱的 “再生纤维”:

物理再生(适用于天然纤维 + 低弹化学纤维):

原理:通过机械力(梳理、拉伸)将破碎后的纤维重新排列,直接纺纱(类似棉花纺纱)。

特点:成本低(每吨处理成本约 5000 元),但纤维长度变短(强度下降 30%),多用于低支纱(如填充棉、粗纺面料)。

案例:棉制旧衣经物理再生后,可制成再生棉絮(用于抱枕、床垫填充)或粗麻布(用于环保购物袋)。

化学再生(适用于高弹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

原理:用溶剂(如乙二醇)溶解化学纤维,分解为高分子单体,再重新聚合纺丝(类似石油提炼化纤的逆过程)。

特点:成本高(每吨处理成本约 2 万元),但再生纤维强度与原生纤维接近(可达原生涤纶的 90%),可用于高端面料(如运动服、连衣裙)。

案例:可口可乐与服装品牌合作,将 PET 塑料瓶(同属涤纶材质)和涤纶旧衣通过化学再生,制成 “再生涤纶面料”(用于运动服,透气性与原生涤纶一致)。

混纺分离技术(解决痛点):

针对棉涤混纺等难分离的废料,采用 “溶剂选择性溶解”(如用特定溶剂只溶解涤纶,保留棉纤维),或 “生物降解”(用酶分解棉纤维,剩余涤纶单独回收)。目前该技术仍在完善中,成本较高(占再生总成本的 40%),但能将混纺废料的利用率从 30% 提升至 80%。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342031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