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钨钢回收价格将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预计主流报价区间将维持在260-180元/公斤。这一价格走势主要受三大核心因素驱动:首先,全球高端制造业复苏带动硬质合金刀具、模具等下游需求持续放量,如同久旱逢甘霖般了钨钢原料市场;其次,我国"十四五"战略金属储备政策持续加码,钨资源作为"工业牙齿"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回收产业链条正经历着脱胎换骨般的转型升级;再者,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像达摩克利斯之剑般倒逼企业提升再生资源利用率,使得高品质钨钢废料成为市场竞逐的香饽饽。
具体到价格分层,普通钨钢废料(W含量85%-90%)将锚定在220-260元/公斤区间,而航空航天级高纯度废料(W含量≥95%)则可能突破280元/公斤大关,两者价差犹如天堑,生动诠释了"材料纯度就是价值尺度"的行业铁律。值得注意的是,华南、华东等制造业集群地的回收报价往往比全国均价高出5%-8%,这既反映了区域供需矛盾的剪刀差,也印证了产业集群效应带来的价值溢价。
在交易模式方面,具备CNAS认证的规模化回收企业报价通常较散户高出10-15元/公斤,这种价差本质上是对规范化处理成本的合理补偿。建议交易时重点关注废料的钴含量(3%-10%)、碳化钨晶粒度(0.5-2μm)等关键指标,这些数据就像材料的"基因密码",直接决定着回收价值的成色。随着区块链溯源技术的普及,2025年具备完整热处理记录的退役刀具回收价,或将比不明来源废料高出20%以上,这预示着行业正朝着"数据赋能价值"的新纪元阔步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