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钢作为含钨的硬质合金,其核心成分钨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战略金属,而钨钢回收本质上属于再生钨产业范畴。当前在政策扶持、需求增长、技术进步等多重利好下,该行业规模稳步扩大,前景整体向好,不过也存在一些需应对的挑战,具体如下:
政策加持筑牢发展基础
国家政策强力驱动:中国 “十四五”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含钨废料等稀有金属回收列为重点任务,部分地方还给出实质补贴,像江西对年处理能力超 1000 吨的再生钨项目补贴 500 万元。全球层面,欧盟 2026 年将实施钨制品碳足迹追踪机制,中国也计划 2030 年建成全国性钨资源回收网络,这些政策为行业发展划定清晰方向。
战略价值凸显受重视:钨在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不可或缺,而原生钨矿开采受限。回收钨钢能缓解资源供应紧张,保障国家战略资源,这种战略意义让钨钢回收从单纯的环保产业,上升为保障产业链稳定的关键环节,获得更多政策倾斜与行业关注。
需求旺盛拓宽增长空间
传统领域需求稳定:硬质合金是钨钢主要的应用领域,占再生钨消费比例超 75%,像木工刀、模具等大量硬质合金刀具报废后,能提供充足的钨钢回收原料。2025 年中国从废旧硬质合金中回收的钨金属量预计达 3.8 万吨,占国内钨供应总量比例将提升至 35%。
新兴领域需求爆发:新能源汽车、风电、半导体等领域对高纯度钨制品需求快速增长,如新能源汽车电机用永磁材料、半导体封装材料等领域,对高纯度钨制品需求年均增速超 18%。此外光伏硅片切割用超细钨丝等产品的技术突破,也带动了高附加值钨回收业务,进一步拓宽行业市场空间。
技术进步提升行业竞争力
回收效率持续提高:行业主流工艺从传统火法冶金转向湿法冶金等绿色技术,2024 年重点企业平均钨回收率达 86.4%,厦门钨业等头部企业通过先进技术,回收率稳定在 91% 以上,2025 年高纯钨粉回收率更是提升至 93.2%。同时日本研发的等离子体熔炉等技术,能将金属回收率提升至 98.5%,大幅减少资源浪费。
辅助技术优化产业流程:智能分选、数字化管理技术不断普及,如瑞士 ABB 的 X 射线荧光光谱分选机可实现高精度快速元素识别,国内超 65 家规模以上企业部署智能物料追踪系统,实现废料处理全流程监控,提升运营效率与产品品质,降低回收成本。

